請問「非迦旃延子比也」之真義?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大乘經重於勝義的現證。在這一原則下,「依於法性」,「依於勝義」,顯示發心、修行與佛的果德。大乘經的出現,與論究「佛法」而發達的論書——摩呾理迦(māṭrkā),阿毘達磨(abhidharma);範圍僧伽的毘奈耶(vinaya),關係不大,也就很少的論到。當然,在「大乘佛法」發揚中,也漸漸的為大乘經師所引用。特別是大乘論師,面對(聲聞部派的)現實佛教界,不能不加以考慮。對阿毘達磨等論書,龍樹(Nāgārjuna)在《大智度論》中,也只多少引用。西元五世紀初,鳩摩羅什(Kumārajīva)「常歎曰:吾若著筆作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印度佛教思想史》,p.341)

高僧傳原文「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廣。常歎曰。吾若著筆作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識者寡。折翮於此將何所論。乃悽然而止。」

請問「非迦旃延子比也」,是指羅什如能造大乘阿毘曇的話,定非迦旃延尼子之「發智論」可比。還是說羅什如造大乘阿毘曇,一定慘輸與那迦旃延尼子?因有教導思想史者持後說之見,引起學生懷疑。

Comments

從書中的前後文脈可知:

「部派佛教」流行抉擇、詮解「佛法」之要義(造論),「初期大乘佛教」鮮有大乘阿毘曇的傳誦,直至「瑜伽唯識學系」才又盛行作論分別「大乘佛法」。

其中,引用《高僧傳》描述羅什大師之意見,表示:他如造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

從漢語語法而觀,「非某某比也」,如同:「非某某之可比也」。其意表示「某某」不如與之相較的對像。

因此,「非迦旃延子比也」可理解為羅什認為,如果他有機會造大乘論,迦旃延子所造的論,比不上他的大乘阿毘曇。

相當句法的例子,如:

印順法師,《華雨香雲》,p.211

「大師之道,出世而入世,非趨時戀世之可比也!」

 

另參見:

〔隋〕吉藏撰,《中觀論疏》卷31 因緣品(CBETA, T42, no. 1824, p. 44, b13-16)

……羅什云:「吾若造大乘阿毘曇,有迦旃延子。」……。

綜合上述,

如就《印度佛教思想史》的敘述,導師引羅什之言論,似乎是為了說明在「初期大乘佛教」時期,大乘阿毘曇是少有的。

因為少有,於是羅什有想造論的想法。依《高僧傳》的記述,可理解為:如羅什造大乘論典的話,不是部派論師們可比。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