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亮 - 週五, 2023-03-24 11:17
姓名或匿稱:
林文亮
導師在《空之探究》中提到「五、《大智度論》所釋的「中本般若」——二萬二千頌本,立三種假,約世俗法的層次不同而立,與其他「中本般若」不同。」(《空之探究》,p.240),請問老師這兩種版本的「中本般若」究竟有何不同?
- 瀏覽次數:5424
導師在《空之探究》中提到「五、《大智度論》所釋的「中本般若」——二萬二千頌本,立三種假,約世俗法的層次不同而立,與其他「中本般若」不同。」(《空之探究》,p.240),請問老師這兩種版本的「中本般若」究竟有何不同?
回應
「中本般若」中「三假」之辨釋
根本的不同,在於羅什所譯之《大品經》列有「三假」,其餘經典(「中本般若」),有的不立「受假」,而別立「方便假」。
導師對此差異的解釋為:「三假」是依世俗法層次不同而安立;立「方便假」則認為:佛的教授、說法皆是善巧的方便施設。
此外,如依《大智度論》而言,也可說「三假」是修行之次第:先知名字的多義性,而遣除名稱之決定性(「名假」);進一步觀察世間萬物,皆眾緣和合而存在,便可銷除其真實性(「受假」);再深入觀破一一法之自性(「法假」),契入一一法之無自性空;最後,通達諸法實相(一切法空性)。
參閱相關資料,如下:
《空之探究》,pp.234-235:
一切唯有假名,名字也只是假名,在般若中,一切都是不可得的。然從世間一切去通達假名不可得,也不能不知道世俗假名的層次性、多樣性,所以立三種假。依《大智度論》,三假施設,是三波羅聶提。……法假……是蘊、處、界一一法。……受假,如五蘊和合為眾生,眾骨和合為頭骨,枝葉等和合為樹,這是複合物。……受假――取假,依論意,不能解說為心的攝取,而是依攬眾緣和合的意思。名假……是稱說法與受的名字,名字是世俗共許的假施設。所說三假,在各種譯本中,是略有出入的,……
《空之探究》,pp.236-237:
……不過,《般若經》的三假,有的不立受假(包含在名假中),別立方便假――教授假、權法等。這是說:佛為弟子教授、說法,都是方便善巧的施設……如來說法,本著自覺自證,而以方便施設名相,為眾生宣說開示的。佛的教法,一切都是方便施設的。……
《般若經》明一切法但假施設,依《大智度論》所說,有次第悟入的意義,如說:「行者先壞名字波羅聶提,到受波羅聶提;次破受波羅聶提,到法波羅聶提;破法波羅聶提,到諸法實相中。諸法實相,即是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羅蜜」。
《中觀今論》,pp.176-178:
……《大智度論》所明的三假,是顯示修行次第的,即由名假到受假,破受假而達法假,進破法假而通達畢竟空。
以上,提供參閱
導師著作答客問版主:利生無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