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週六, 2022-01-15 08:48
姓名或匿稱:
陳斯澤
如依老師前述之
「二、「三重因緣」與《阿含經》之關係
(一)果從因生:緣無明行、……
(二)事待理成: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此有故彼有)
(三)有依空立: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等卓見。此「三重因緣」是否即為1.從「緣起事相」深入「緣起理則」;
2.再從「緣起理則」的無常、空、無我的確立,3.然後直入「緣起法性」(性空)的觀行過程?
即同於聖龍樹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相同的觀行過程?
- 瀏覽次數:4177
回應
回應:「三重因緣」是否即為深入緣起空性的觀行過程?
一、「三重因緣」出自《佛法概論》第十章〈我論因說因〉,乃是就《阿含經》闡述「緣起」之深義。
導師於《佛法概論》〈自序〉提示:
二、《阿含經》之特色是「緣起、中道」,雖然「三重因緣」之義理與「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相通,但還沒有發展到「緣起即空」的極致,如導師《空之探究》〈自序〉所示:
三、就「緣起觀行」而言,《雜阿含42經》的「七處善,三種觀義」(即《七處三觀經》),從「蘊、處、界」(三科)下手,依「苦、集、滅、道、味、患、離」而觀。而《中論》之觀行,導師依「苦、集、滅、道」科判之,也是從「蘊、處、界」起觀。由此面向探尋,亦可證知《中論》確為《阿含經》之通論。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