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二, 2021-11-09 14:17
姓名或匿稱:
李光民
導師在書中提到「修習觀慧,對於所觀境界,不僅求其明了知道,而且更要能夠引發推究、抉擇、尋思等功用。緣世俗事相是如此,即緣勝義境界,亦復要依尋伺抉擇等,去引發體會得諸法畢竟空性。因為唯有這思察簡擇,才是觀慧的特性。」(《學佛三要》,p.162)
其次第是否是
不論緣世俗事相,即緣勝義境界,亦復如此。
1.對於所觀境界,求其明了知道。
2.而且更要能夠引發推究、抉擇、尋思等功用。
3.依尋伺抉擇等,去引發體會得諸法畢竟空性。
導師提到1緣世俗事相,以及2緣勝義境界等而修習觀慧,不知可否舉具體例證,以供學人參考?
- 瀏覽次數:3877
回應
回應:可否舉「修習觀慧」之例證?
一、導師在《學佛三要》這段論釋,可從《雜阿含236經》釋尊開示的「上座禪」(日常生活中的禪觀)得到對應的例證與修行指南(以下列出經文及導師的解說)
《雜阿含236經》
導師的解說:
二、導師相關的開示
【印順導師訪問記──普獻法師‧宏印法師等訪問】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
回應:導師在《學佛三要》這段論釋,即是「聞、思、修」三慧之修習歷程
導師在《學佛三要》這段「修習觀慧」的論釋,即是「聞、思、修」三慧之修習歷程。可參考導師於《學佛三要》後段的解說以及其他著作的闡述:
一、聞所成慧
二、思所成慧
三、修所成慧
四、古德對於「聞、思、修」三慧之精要譬喻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