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未驗證) - 週一, 2021-08-23 09:45
姓名或匿稱:
鄭諒傳
導師在印度之佛教說到上座部之分裂,其中正量部與有部傳為:
正量傳
┌─一切有部
上座──┤ 雪山
└─犢子部
有部傳
┌─說一切有部
上座──┤
└─雪山部
上座系末派之分,眾傳之不一如此。然若即眾傳而除其自尊所宗之成見,則學派之分,猶大略可見。正量、法勝(法上)、賢道(賢胄)、六城(大山、密林山)四部,從犢子部出,眾傳所同。犢子部則有部傳謂其從一切有部中分出,餘傳則謂其直從上座部來。此可解,有部者素以上座之根本者自居,宜其以弟兄行之犢子,視為自宗之子派也。經部(師長、說轉)自有部中出,眾傳無諍。分別說傳,說轉與說經為二部,餘傳則視為一部。詳說轉部之宗義,與經部譬喻師異,應有本末之分,如分別說者說。有部傳與正量傳,謂本上座部轉名為雪山;」(《印度之佛教》,pp.111-113)
這「雪山部」究是何指?
甲說、原始上座部
為有部、犢子、分別說者之根源。未分化以前之原始上座部。後因部族不斷分出,本山就剩餘成為「雪山部」。
乙說、有部的本上座部
有部傳與正量傳,謂本上座部轉名為雪山(《印度之佛教》,p113)
丙說、分別說者之本上座部
「有部傳以飲光、法藏、化地從有部(分)出,此以有部者之以上座根本及正統自居也。不言分別說而言雪山者,以分別說部自銅鍱部之南移於錫蘭,化地、飲光、法藏之離本宗而分化於大陸,上座分別說部之本宗,日就式微,移化雪山,因之轉名雪山部。彼之用大天五事,猶分別說者之舊。」(《印度之佛教》,p.116)
- 瀏覽次數:3747
回應
回應:「雪山部」究從何而來?
一、導師的著作以後期為準
二、讀《印度之佛教》之餘,可參閱《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之相關內容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六章部派分化與大乘/第一節部派分化的過程/第三項部派本末分立的推定
三、依導師的研究:後期的四大派說,都是後代學者,依當時現存的及傳說中的部派,任意分配,沒有可信據的價值。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