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談修證

討論區:
姓名或匿稱: 
善德

87.4.5日,傳道法師偕同道前往拜見印順導師。說到一些重要的觀念。

1.以前的人生活比較單純,人也沒有那麼聰明(意指不奸巧),生活比較愉快。

2.有人問導師有什麼修證功夫?證到幾果?導師說:「什麼果都沒有」。

3.導師說:「一般是要(這麼)問,『你還有什麼疑惑?』」

陳玉峯教授馬上就問「你還有什麼疑惑?」

導師說「有,我身體向來就不大好,很虛弱,常常病。從小時候拖拖拖,拖到現在,都在病,這個我也沒有辦法。有辦法的時候,我就寫寫、看看、講一講。那沒有辦法的時候,我就放下有說「提得起,放得下」,這一點,我可以做到。

什麼是放得下?導師在書中提到:

1.「諸位到精舍來,首先不要把這裡看得太理想。我很能了解自己,我不是一個有天才的人,我的福報甚薄,教學經驗也不足,你們跟我共住,是不會十分理想的。不過我要告訴諸位,像我這樣不夠聰明、沒有福報的人,也是有些好處的,這就是自己能夠知道自己,在佛法方面,還能切實的、認真的、放下一切去用功,而從不輕率妄動,攀逐外緣,荒廢了自己的修學。過去二十年中,我一直抱著這樣底意願,過著符合這種意願的生活。因此,我對於佛法,尚能有少微認識;佛法給予我的利益,亦復不少。世間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容易,也沒有絕對的困難,所謂熟能生巧,如果肯得多下工夫,苦心研習,久而久之,雖愚笨,多少總會有些成就。所以我希望諸同學中,慧根深厚的,固應抓住自己的優越條件,著實努力一番;即使資質較差的,也不要緊,祇要能夠安心學下去,終歸是有所得的。我在學團中,過去曾遇到許多聰明的同學,都是年輕力強,會寫能說,其才幹真了不得。然因外緣太多,修學時間少,忙著任監院,作住持,整日忙於應付、攀緣,把大好的時光荒廢了。最好的,也只成一辦事僧而已。由此可知修學佛法,必須能夠放得下,安得住心,持之以恆,才能較為深入佛法,也才可以獲致真實底利益。」(《教制教典與教學》,pp.213-214)

2.「無漏的八正道支,是同時成就的。但在修習過程中,有次第引生的意義。從先後的引生來說:正見以後,是「正思」惟,是對正見所見的,作更深入的正確思惟。正見可說是從聞(或從佛及佛弟子聞,或從經典聞)而來的慧學,正思惟是從慎思明辨而來的慧學。有正見的,一定成就正信;有信的一定有要求實現的意向。所以從正見而來的正思,是引發了向解脫的真實欲求。也就因此,古譯正思惟作「正志」或「正欲」。從無常的正見中,引發正思,就「向於厭」。眾生對於自我及世界是熱戀著的;正思的向於厭,就是看到一切是無常是苦,而對於名利,權勢,恩怨等放得下。這是從深信因果中來的,所以厭於世間,卻勇於為善,勇於求真,而不像一般頹廢的灰色人生觀,什麼也懶得做。從無我的正思中,「向」於「離欲」。於五欲及性欲,能不致染著。如聽到美妙的歌聲,聽來未始不好聽,可是秋風過耳,不曾動情,歌聲終了,也不再憶戀。如手足在空中運動一樣,毫無礙著。從涅槃寂靜的正思中,向於「滅」。心向涅槃而行道,一切以此為目標。這三者,表示了內心的從世間而向解脫,也就是真正的出離心。出離心,貫徹了解脫道——八正道的始終,不過正見著重於知厭、知離欲、知滅而已。以下六支,都是向此而修習的。正語業及命,淨戒以為性。」(《成佛之道》(增注本),pp.226-227)

導師的修行就是在現實人生中實際實踐。導師是真正令人佩服的修行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N0Xj3lvmc&t=1450s

傳道法師 華雨選集1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