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search
Login links
Login
Registe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toggle
Main menu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
Secondary menu
佛學問答集
網路芳鄰
關於我們
檔案下載
公告事項
You are here
Home
»
User account
DR
User account
Primary tabs
Create new account
Log in
(active tab)
Request new password
Username
*
Enter your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username.
Password
*
Enter the password that accompanies your username.
CAPTCHA
This question is for testing whether you are a human visitor and 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Navigation
HELP
Search
Contact
新增內容
Recent posts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Accelon 2017 可全文檢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CBETA Online 版) [
全文檢索說明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光碟
[
來源網站
]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CBETA 光碟,包含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
導師著作參考書目標示格式
書籍版本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 V5.0 版
Recent comments
神通的危險性,惟有釋尊才能深刻理會
1 day 10 hours ago
導師說「淫欲是障道法」是何所指
1 day 11 hours ago
關於如本法師的影音檔
3 weeks 5 days ago
論述本身就存在瑕疵
1 month 2 days ago
「小乘二十部及大乘三系」確實是沒有差別
1 month 3 days ago
「中觀和唯識義理有差別」
1 month 6 days ago
圓寂
1 month 4 weeks ago
圓寂
1 month 4 weeks ago
關於初果所破的「我見」結
2 months 1 week ago
五蘊的「識」與六處所生「識」,是否存有差異
2 months 3 weeks ago
法音宣流
大智度論要義 362:有人作功德,見者心隨歡喜,名為隨喜
大智度論要義 361:五波羅蜜是三昧門
大智度論要義 360:知音聲念念生滅,讚毀不異
大智度論要義 359:周利槃陀迦擦鞋悟道
大智度論要義 358:為何菩薩智慧勝二乘
大智度論要義 357:普華菩薩與舍利弗論法性(下)
大智度論要義 356:普華菩薩與舍利弗論法性(上)
大智度論要義 355:聲聞與辟支佛的差別
大智度論要義 354:佛譬喻說生死長遠,比丘聽聞而悟道
大智度論要義 353:知眾生意所趣向與他心通有何不同
1 of 37
下一頁 ›
more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 243:阿闍世王被授記成佛
佛典故事 242:隨喜、迴向的意義
佛典故事 241:熊救濟迷路人,人卻不知恩報恩
佛典故事 240:目連以神通力無法舉舍利弗衣帶
佛典故事 239:大迦葉聞琴聲起舞
佛典故事 238:對於無禮加害之眾生,菩薩態度與他人不同
佛典故事 237:如何不退失智慧
佛典故事 236:遠離惡口,勸人五德
佛典故事 235:釋迦菩薩為何惡口毀謗迦葉佛(下)
佛典故事 234:釋迦菩薩為何惡口毀謗迦葉佛(上)
1 of 25
下一頁 ›
more
導師著作答客問
建少林寺者似為北魏孝文帝?
龍樹之學派分流即是 1.毘曇門是說一切有 2.空門是分別說3.鞞勒門是大眾系?
請問大毘婆沙論所說的「偽三藏」是指何而言?
天台學者引宗密之得髓說,何以會遭致天童寺禪師之控告?不知其詳情為何?
流傳日本之《大乘楞伽正宗決》一卷,導師如何得悉?
請問導師論定「眾生『個體』之因」有無經證?
請問老師可否舉「修習觀慧」之例證?
請問經部師認「無為是無」的謬見,是以無常滅為性空寂滅?
請問解深密經與妙智經之判教,何以皆屬旁流?
大毘婆沙論解釋發智論,認為「以五根為世第一法」「以五根為但心所」等語,請問是何意也?
「入無餘涅槃,不能說有說無」等,請問出自何經?
經上說:「不壞色故觀色無常」,請問「不壞」之真意為何?
雜阿含第四八經,說明以緣起離三際見等,似為46經之誤。
請問上下黃底部分內容是否不符
佛所證的法是自然法非人格法是何因?
請問如來、如解、如說之真義為何?
請問「虛雲老和尚舍利塔碑銘」之源由?
「歸宗有在」,是先歸在「有」,再引入空?
導師怎麼知到這種入定表演是屬於初禪定?
「將差別去說理」;「將平等去說事」的例子各有何?
修行未得不退轉,恐仍將隨業輪轉,或上或下,甚可畏佈?
請問佛法概論P11八正道實虛線各表何義 感謝慈悲開示
關於部派對涅槃解說之評述
「住持佛法」的真意為何?
內地以真我體驗為最高法門者係指何而言?
‹ 上一頁
3 of 15
下一頁 ›
more
法海涓滴
證嚴上人 vs. 印順導師 vs.太虛大師
佛性與空性之於菩薩行的平等性
信仰研究的學術價值
「依福捨罪、依空捨福」
憶念苦與恩
「淨肉」有多少?
人權與人性
「方便妄語」
佛教生命觀的多重辯證
佛心師志之生生世世
1 of 91
下一頁 ›
more
聞思隨筆
永懷世全學友
依龍樹所立「現在意」略探「觀智」之知曉「三世心」
從中國禪宗的「活水源頭」談修行
對藍吉富老師質疑「導師於《成佛之道》解讀兜率天傳說有誤」之看法
《阿含經故事選》序
《人間佛教的聞思之路》(目次)
牛頭禪初祖法融禪學思想之研究──以《絕觀論》為主
我的母親與佛法
同淨蘭若二OO二年佛法度假隨筆
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1 of 8
下一頁 ›
more
New forum topics
https://clck.ru/34acYe
佛教 法王講堂 如本法師 歸依三寶功德與利益 全1集
回應serendipity 對本人的「中觀和唯識義理有差別」作出「不可能義理會有差別」的表示
菩薩戒有幾多大類? 佛法三大系統有各自的菩薩戒嗎?
印順導師圓寂十八週年
More
Main menu
法音宣流
佛典故事
導師著作答客問
法海涓滴
聞思隨筆
網路讀書會
佛法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