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佛法度假營側記
呂勝強
緣 起
一九九八年秋天(十月),果冶法師及李祖鵠學長等隨侍仁公回台宏法,當時仁公掛單於台中縣大甲永光寺。與祖鵠學長約好,我自台南龍山寺靜坐營直奔大甲,於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九時許抵永光寺,當晚與祖鵠促膝長談至深夜一、二點。翌日晨,由祖鵠引見向仁公禮座,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仁俊長老,感覺既遙遠又親切。遙遠的是:腦海中的仁公是《華雨香雲》(印順導師自傳──平凡的一生)中印老所描述四十幾年前的「尊嚴」相貌,以及一九五二年在香港淨業林,仁公於印公老人座下文字記錄「人間佛教要略」等印公創見的影像。親切的是:初次見面,他老即握著我的手,自然流露出慈和與護念。隔天,仁公於「裕珍馨」為眾開示後,親往「華雨精舍」向導師辭行,臨別時,他老又握著我的手說:「二千字」(由於鄉音重,我乍聽,初以為是「養清志」,其實是要我寫二千字的文稿)。以素昧平生,仁公之不輕後學、鼓勵後學,親切若此!很慚愧,事隔二年半,這篇側記才算真正回報仁公之指示。
一九九九年五月,祖鵠學長再度隨侍仁公回台宏法,並抽空與果冶法師南下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在會裡,除商議春江是否受聘赴美宏法事宜外,祖鵠、春江與我大家談話的重點為:佛法的學習、台灣佛教、美國佛教以及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近年所辦的「佛法度假營」等。閒談中,提到二OOO年台灣佛教界,為恭祝印順導師九五嵩壽,將由印順文教基金會等團體發起,舉辦學術研討會。我那時提議:若是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計劃在二OOO年擴大舉辦「佛法度假(營)」,也許可藉此法緣介紹印順導師的思想,以此宏法活動來為印公老人祝壽,將更饒具意義!而我們(宏印法師、黃崧修、莊春江及我)願略盡棉薄,全程參與美國本土的課程。沒想到,因緣就此促成,有關美國本土的課程,擔任講師的除了仁公長老、超定法師外,尚有來自台灣的我們四位(超定法師因法務繁忙,參加俄州及新州二站;崧修則為公司業務所拘,僅參加新州、佛州二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行程的安排、機票之預訂等事宜,若非陳長華師姊(唐德賢夫人)的熱心幫忙,將不會如此順利,應該特別感謝她。
二OOO年「佛法度假(營)」雖然並非以印公老人祝壽為主軸,但是,在因應各地需要而規劃的課程內容,其中大部分確是透過印順導師(源自「經論」)的著作而加以發揮的,例如超定法師的「大乘三系思想概述」、宏印法師的「妙雲集簡介」等……。尤其我們仁公從身語意所流露出「獻身人間永少壯」、「青少心青眼遍青」的「青年菩薩」模樣,儼然是印順導師所倡「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之「薪火相傳」。
第一站──加州聖荷西(San Jose)
我陪同宏印法師於(二OOO年)五月二五日下午飛抵舊金山,歐蜀華老師特來接機,隨即先赴歐老師家小憩,在閒談佛法,用過晚餐後,驅車前往度假營會場(會場是由「美國菩提學會」等團體負責向友教租用)。當天晚上近十二時,仁公風塵僕僕率祖鵠、春江等自新澤西趕來會合。翌日,歐老師特別駕車帶我們(仁公除外)參觀「金門大橋」、「紅木國家公園」、「舊金山公園」並參訪「綠峽谷農場」(Green Gulch Farm)禪修中心,途中她也向大家介紹舊金山附近相關宗教團體的活動狀況。傍晚時分,度假營法友陸陸續續報到,由於配合當地之假日時段,本站之度假營為期三天(其他三站為三天半)。
五月二七日始業式後,第一堂課是仁公主講的(中阿含經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他老可能著眼於度假營學眾均為在家居士,希望藉著郁伽長者的「見佛而迷途知返,終而遠塵離垢,盡形壽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之八種特德,做為在家眾學習之楷模。其餘的課程為:宏印法師的「妙雲集簡介」、「禪坐基礎訓練」;莊春江的「佛法之四大宗趣與特質」及我所上的「佛法的生活運用」、「經論導讀」。以下謹略記矽谷度假營之特色及所見所聞:
(一)參加之學員近百人,為四站之冠,學員所提問題也頗深入,由此可見,「舊金山佛教」經法師、前輩居士及歐蜀華老師等人之長時耕耘,巳獲得可觀的成果。
(二)可能學員大多是矽谷之科技人,「理性強」(多「智慧增上」)且重視佛法之現實「受用」(這方面,佛法確實能展現其殊勝性),所以,許多討論的問題,也多環繞這個主軸,其中王崇智居士還提問:「莊居士及呂居士學佛這麼久,應深得佛法之受用,有否考慮出家?」(結業式時,仁公對此亦有所開示)。
(三)筆者觀察:學員們旅居美國,身處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之地,有工作上之壓力、有精神生活乃至宗教歸屬之反思,或許亦有「族群(種族、文化、泥土)認同」之矛盾(與迷思?)因此從深潛內心之中,似乎透露出許多不安。我們相信佛法正能對此給予對治,指導大家掙脫眾生性中的「自我防衛機轉」,出「我我所」之葛藤,不再為異鄉的「無根浮萍」(中國佛教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印度譯師、傳宏師,他們是真正能超越「族群我所」藩籬而隨遇而安的榜樣)。
(四)學員中,有甚多是攜家眷參加的(王崇智居士上課時,背上還背著小襁褓),反映了當地「契機性」的佛法推廣工作,不得不考慮時代的脈動與需要(印老倡導「人間佛教」,即強調佛法如實觀的「契理性」與因應時空環境的「契機性」)。譬如:五月二八日當天,由於家長們均在講堂聽仁公開示,十幾個五至十五歲左右的孩子們臨時又缺「小老師」帶領,有家長突發奇想,要我客串小老師,(以五十分鐘時間)指導小朋友們「禪坐」(meditation)。這對我來說,確實是一項考驗,我在台灣時,雖然參加過幾次禪修營,但畢竟不是「禪坐」的專修者,何況小孩子生性好動,恐怕安不心來。為隨喜功德,我度量思惟該以何種「方便」下手,當下想到了龍樹的「四悉檀」度眾法以及『維摩詰經』所說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也想到我將在俄州上的「初機學佛接引技巧」課程之綱領(對初學而缺乏興味的,佛必先使他生歡喜心。隨順眾生的不同願欲,給他說不同的法)。我先向大家報告一段我十歲時的童年往事(摔入菜園糞坑,頭鼻均陷其中),引來哄堂大笑,這似乎拉近了彼此的生疏感,在獲得小朋友們的「認同」後,我問大家什麼叫做「meditation」,大家一臉茫然。接著我邀請一位十歲小友上來(與我當年同齡),並答應給予獎賞(以增善法之願欲)。首先我將小友的鼻子以手摀住,問他腦海想到什麼,他說沒有,當我放下手來,再問他,他回答,想到許多。之後我告訴他們:為何在緊急危機時(被迫專注時),不會亂想;同樣的道理,在專心(自動專注時)數呼吸時,較無妄想,反之則不然。最後,我才引導他們如何「meditation」。事後,我當然履約贈予該小朋友美金一元,接著就有小朋友主動要做實驗了。
以上是一樁意想不到的難得經驗。
五月二九日結業式時,仁公為眾開示:
「八十常作十八想,老少不定老轉少,青少心青眼遍青,生佛等見永遠青。」在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中,佛法之修習與身心之淨化是不斷的「種、熟」增長、增上,仁公勉勵大家要有青年般永不失望之勇猛心與新氣象,透過佛法的智慧力,以無差別心看待一切眾生。
第二站──俄州哥倫布市
五月三十日晨,我們一行六人,自聖荷西搭機經明尼亞波利斯轉機,於下午抵達俄州哥倫布市,哥城「菩提佛學社」徐貫宏社長(徐師兄剛剛回台灣探望生病的母親,為佛法度假專程趕回)及郭家靜師姊來機場接機,隨即搭車前往下榻之旅館(Days Inn,本站佛法度假即租用其會議室)。翌日上午,郭師姊帶我們(宏印法師、春江及我)參觀俄亥俄大學(郭師姊任職於該校,其先生魯永振亦為該校資深教授),郭師姊告訴我們,俄大為全美第二大校(以學生人數計),僅次於德州大學。嗣往哥城市議會參觀並參訪「哥城菩提佛學社」(一小棟住家式建築),社務由資深之居士輪流推動,平時除了讀書會等共修活動,偶而請法師演講外,以吸收俄大學生學佛為主。傍晚,部份學員開始報到,陳長華師姊、唐德賢醫師偕其父自Akron趕來,超定法師則於六月一日下午自洛杉磯趕到。
六月一日始業式至六月四日中午,三天半的課程有仁老的「中阿含手長者經」、超定法師的「禪修的理論與實踐」,宏印法師的「佛法不共外道的特質」、「基本的佛法正知見」,莊春江的「佛法的心理觀」,我負責的「初機學佛接引技巧」、「佛法的生活運用」。本站之活動梗概及觀察如下:
(一)哥市並非工業大城,華人並不多,佛法之推展尚有待努力,徐貫宏社長表示,宏印法師巳八年沒來了,在此弘法之法師很少且流動性較高。大體而言,附近密西根州、賓州及印地安那州,佛法的傳播恐怕也有同樣的困境,因此參加本站的法友,除本地俄大的研究生外,尚有遠從印地安那州及密西根州開車而來的一些留學生(巳就職),真是「佛法難聞」啊!這與台灣大不相同。
(二)此地的佛友們,幾乎均來自台灣,來哥城後也有參加「慈濟功德會」等不同佛教團體的,筆者觀察他們彼此間,雖有習慣性母語、台灣政黨取向及修行風格之不同,但卻難得能有「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宏印法師常對佛教團體做此呼籲)之共識與包容。也許仁公亦有所悉及觀察,當他評析台灣當時之政局時,不免有「故土之思」(釋尊晚年曾因不忍眾生苦之悲心,而有琉璃王事件的「故國之思」)的憂心,在哥城的開示即說:「互動創造大因緣,苦難當前心驚慟,自汰淨淳樹無瑕,為公敬敵思華格」(仁老還風趣的說:「互動」二個字,是最近從台灣學來的)。世間法之成就,當然不能離開因緣之互動(出世間法亦不離世間法),其中「為公敬敵思華格」一頌,係勉勵台灣具領導風向的政治人物應學習美國前賢(二位前美國總統)華盛頓及格蘭特之為公無私尊重政敵之風骨。
(三)在討論「人間佛教」與「西方淨土法門」之相奪相容性(可否並行不悖)時,超定法師幽默的回答學員的問題:好人都去了西方,留下來的,就剩二種人,一種為不信的,一種為沒作什麼好事的,那我們怎麼辦?此話一出,頓時引起全場哄堂大笑,沒想到「尊嚴如仁公」,竟也從「莞爾」而「前彎後仰」的發出赤子般的大笑。超定法師接著說,還好我們有印公導師,他登高一呼提倡「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佛教」,希望大家響應,一起來莊嚴「人間淨土」,這才算真正學習佛陀在人間「穢土」成熟眾生的菩薩精神。(略記此插曲)
(四)當然也有嚴肅性的宗教生命探索問題提出──「無我與輪迴」(超定法師在「正覺之音」曾有專文發表)。對此,仁公作一開示:「違我見故非我,違我所見故苦」,為解析「我見」及「我所見」的真正意義,仁老以譬喻說明:你說有一主宰不變的「我」,但針插在身上,不由自主的產生「苦受」,故觀苦而能離「我見」,又我們平日真實生活中所見到的,皆非「常、樂、淨」,故能離「我所見」,雖然如此,「無我」並非否定一個因緣假合的當下五蘊身心,終究大家都必須藉「假」來修行。筆者覺得,為了使知識份子更容易了解佛教所說的「無我輪迴」,也許以「非我」替代「無我」更佳,因為它雖承認有一活蹦亂跳的「(假)我」,但卻否定(「非」)有一「主宰、不變、獨存」的「(真)我」。西方學者Mrs.Rhys davds以「A→A'→A"→……→An…… →anB→B→'B"」來解說「無常無我的業感輪迴」筆者認為,不失為引導理性知識份子的一種好方法(異方便)!
來到哥城,我們很高興認識許多年輕的法友(其中還有大學之校友)如:戴邦謨伉儷、陳重文伉儷、顏玲玲、蔡蘅、楊曉經、楊昭儀、廖靜嫻等。當然更感謝楊淑美(莊嚴的歌聲)、花琬珍(可口的麵包)等師姊之熱情接待。其中,我有一些感觸,想遙寄與哥城之法友分享:哥城雖地處內陸,離大海較遠,但是往昔哥倫布卻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才發現新大陸。這如同佛法之難聞,祇要抱持「為償多劫願」之信願,依循著佛法,必能找到新生命的「正法之河」,隨順而下,而到達寂滅大海。
※(六月四日中午佛法度假結束,仁公率祖鵠、春江先回新州,我則陪超定、宏印二師,在佛法度假營之空檔,應加拿大多倫多之法緣(宏印法師受湛山精舍性空法師之邀),搭乘唐醫師座車北上Akron,當晚夜宿唐醫師伉儷位於「水晶湖」畔之居所。隔日中午,再往克里夫蘭搭機飛越伊利湖,下午抵達加拿大多倫多,李紹裘兄等特來接機。我們在湛山精舍所屬的「湛山佛教圖書館」有三場演講,分別為:超定法師「如何莊嚴西方極樂國」、宏印法師「大小乘探討」及筆者「好山好水好修行」。六月五、六日夜宿湛山精舍之「倓虛法師紀念堂」(並於此度過二OOO年的端午節),六日由性空法師(誠祥老法師未便前往)嚮導觀賞尼加拉大瀑布,並巡禮「湛山精舍」闢建於瀑布之側的「世界和平萬佛多寶塔(寺)」,因塔中對聯「湛山有塔千秋畫,瀑水無弦萬古琴」,筆者有感左幅類同「人人有座靈山塔」;右幅近似「一切種子如瀑流」,分別與大乘「真常」、「唯識」兩大系法義相通,特記之。回程,順路參觀「佛海禪院」。這二日,一路上與紹裘師兄,相談甚契,兄乃少見之「智慧增上」法友!六月七日,承程一彪師兄雅意,為我們導覽多倫多市區、多倫多大學並施午齋於C.N塔,嗣於下午專車送我們搭機前往紐瓦克。以上特簡述多倫多麟爪,以讚嘆此難得法緣。)
第三站──新州「同淨蘭若」
我們約於六月七日下午六時三十分扺達紐瓦克國際機場,果冶法師及自翰法師親來接機,經一個小時左右車程,剛到達「同淨蘭若」正門,仁公清瞿之身影,已出現在車門邊迎候,其作略風範,依然如是!一般人是很難學得來的。
第一晚夜宿蘭若,多有感想,愚以為(容筆者唐突率言):仁公不忘初心,於美國重建「同淨蘭若」,辦「正覺之音」、倡「佛法度假」,以弘揚「純正的佛法」,以近八十高齡創立「印順導師基金會」,其(繼踵印公導師「人間佛教」之)願力,令大家非常敬佩。我們的能力微薄,能夠回饋的,只有「為法而來」、「為法(有緣眾生)盡力」而已!躺在床,頭轉窗外,明月當空,通透皎白,這才發現這裡的「寮房」是裡外透明(玻璃窗)沒有私密的,它應是可以「同淨」而無囂雜煩擾之真「蘭若」(可看見野鹿)!
六月八日始業式,仁公為眾開示(「佛法度假」)度「假」之意義。
仁公造頌:
假之義涵極廣勝,解假太難倡度假,踐假成熟惱結化。
三化三覺展大化,惟假惟名惟緣,化心化境化相,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以上頌文之整體義涵,「正覺之音」曾刊有仁公之專文,大家可調卷敬讀。
三天半安排的課程為:仁公開示「中阿含手長者經」,超定法師主講「大乘三系思想概述」,宏印法師主講「妙雲集簡介」、「佛法不共外道的特色」,黃崧修師兄略談「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莊春江師兄報告「在家眾的修行方法與四悉檀的抉擇」,筆者則報告「修學佛法次第」及「初機學佛接引技巧」。很高興在此清靜的蘭若,認識張維光、呂紹祺、陳麗、陳參權、陳坦、陳永光等法友,苟嘉陵兄特別抽空來見宏印法師,二十多年不見的呂嘉雄學弟也特地來蘭若看我,真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美國這些日子,有時我真覺得:我好似迎客的主人,而佛法度假的法友是「遠方之善友」)。
以下為筆者的心得感想及觀察:
(一)仁公於哥城與「同淨蘭若」均以「手長者經」為眾開示,在蘭若並造頌細為闡明。一般言大乘佛法不離「四攝」,其實(雜阿含及)中阿含「手長者經」早有明示(一切攝大眾事,不離「四攝」)。仁公譬說「善用其手攝捨明」,並如實地指出若無「手長者」之八種德行(少欲、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有念、有定、有慧),不論出家與在家,只能算是佛法的「門外漢」,以此勉勵大眾,真苦口婆心矣!
(二)來蘭若參加佛法度假之學員,多老成持重及久歷滄桑者,其於佛法之信心及修學之堅定,確有殊勝增上之條件;其中仰仁公之戒學清望、慈和接眾而追隨依止的,亦復不少。就「信願、慈悲、智慧」三學而言,能具其二,實已難能可貴。惟仁公似不忍來眾停滯於此,猶以耆耋之軀(心永少壯的仁公當然不會作如是觀),日以繼夜地,以筆耕、以身教、作獅吼,不倦不悔的護念指導著學眾。如果,大家能領會此苦心,更為重視「正覺之音」隨順勝義之「智慧」法門,以致脫落「偶想崇拜、情感寄託」(引宏印法師開示語)之葛藤,則三學均衡之成佛大道,當即在眼前了!
(三)在綜合討論時,大眾發言相當熱烈,護持道場之情亦甚激越,「從愛而生愛」,乃人情之常,惟社團之經營,不能沒有「世俗智」(菩薩應於五明中求)。印順導師在「人間佛教要略」(早年由仁公親手筆記)即建議,應重視「組織制度」。健全組織來從事利他而自利,進而發揮「互相教授教誡」、「互相慰勉」、「互相警策」的功能。關心愛護蘭若的佛青菁英們,大家或可於此「無諍」地互相討論,勇於嘗試錯誤,繼讀不斷地努力增上!
(四)三站「佛法度假」下來,凸顯出共同憂心的問題:「華人如何將佛法落實於美國本土」。這是極為莊嚴宏大且艱鉅的工程,來自台灣的我們,因為缺少美國實地生活之經驗,恐怕難以提供正確的建言!相信它所涵蓋的範圍甚廣,諸如:佛法英譯、教材編撰、族群認同等……。宏印法師認為,未來歐美的佛教,是不是會出現一系不同於「北傳、南傳、藏傳」而擁有西方自己獨特色彩的「西傳佛教」,值得觀察注意。果真如此,華人在美國,似乎不可免的不能自外於這股洪流,但如何能「具有眼目」、「站穩腳跟」地堅持「純正的佛法」,則有賴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了!
筆者在始業式時曾報告:印公導師曾自況是「冰雪大地播種的愚痴漢」,但其思想著作,近二十年來在台灣,卻漸漸地產生重大的影響力;仁公不立山頭之「卓絕風骨」(出入諸家不稱「家」,澹淨無著同蓮華)有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但在美國,卻也引領出一股佛法之清流。
末了,想起這回來到「同淨蘭若」,確屬殊勝之因緣:宏印法師領導之「教學團」成員有:崧修、春江、(陳)勁甫(勁甫兄青年俊彥,剛自英國公費留學取得博士,卻願屈以「學員身份」來蘭若增長見聞,值得敬佩)及筆者,我們師徒五人,以前在台灣,尚無機緣,同處一地相聚而談,沒想到在千里之外的美國,卻因「佛法度假」之緣,在「同淨」蘭若,而能與「同參」一起「同住」、一起「同修」,它堪值記下一筆並合影一幀了!
※(六月一一日中午「同淨蘭若」佛法度假結束,有幾天的空檔,我與祖鵠、春江陪同仁老應「邁阿密佛光會」及「邁阿密大學」吳光熙教授之約,南下邁阿密。那裡有二天四場簡短的演講:仁公開示「佛說月明菩薩經(一)、(二)」、春江主講「佛法不共外教的特色」、筆者報告「佛法的生活應用」,有二晚寄宿於懺雲長老在邁阿密之舊居。六月一二日,仁公難得雅興,與大家一起繞遊「沼澤公圍」及邁阿密海灘,中午並在素菜館請我們三位小友共用午齋。六月一三日搭小飛機離開邁阿密。)
第四站──佛州奧蘭多
六月一三日中午抵奧蘭多,陳錫卿居士與張文文(大Wendy)師姊伉儷來接機,仁公與祖鵠,春江與筆者分別寄宿陳居士及張居士寓所,以待翌日會合住進度假營會所。當日下午,於張居士寓所用完午餐後,熱誠的他們,還冒著赤熱的大太陽,駕車帶我們參觀「甘迺迪角太空中心」。翌日中午前往「Ramada Inn」報到,陳長華師姊,竟遠從俄州Akron趕來共襄勝舉(並探望剛出院的陳錫卿夫人)。
奧蘭多佛法度假營會場係借用陳錫卿居士所經營Ramada Inn之會議室。本站之課程為:仁公開示「佛說無懼經」,宏印法師指導「禪坐基礎訓練」並主講「基本的佛法正知見」,崧修講授「佛法的生活運用」及「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春江主講「佛法之四大宗趣與不共外教的特色」,我則報告「經論導讀」及「在家眾的修行方法與四悉檀的抉擇」。度假營之梗概及特色為:
(一)奧蘭多的佛法度假,是由三個佛教團體合辦,它們是:「佛光山」、「慈濟功德會」及「法鼓山」之美國分會,其負責人分別為:陳錫卿、鍾維馨、詹華(其全名我忘了)等三位居士。它們能夠「資源整合」互相合作,誠屬難能可貴,這在台灣,幾乎是很難成辦的!也許是仁公「不立山頭不稱家」,以德召之吧?!(當然要真正消泯內在我我所見的「意識型態」,尚需有佛法之深刻勝解)
(二)此地之學員,以女眾居多,平時重視佛法之實際行持及慈善工作(風格與其他三站略有不同),她們在上課後,才發現真正佛法的內容,實含攝甚多指導修行的綱領與修行次第,而且它們是可以不必分宗派的(就世間法,亦可不礙獨立成宗,而有所發明。據悉陳錫卿居士於印老思想深有領會,但尚無礙於以「佛光山」之假名,隨緣護教、護法)。
(三)由於此地佛教團體,對於法義之研究,尚屬啟蒙階段,故對「讀書會」,似有所期待,就台灣的經驗而言,是可以從志趣相近之三、二人開始實施,相信日久亦能有所收穫。
(四)此次會員中,有一韓裔美籍法友──金(Jin)居士,他雖然聽不懂中文,但仍默默地幫忙錄音及音響聲控的工作,甚至勇於自述自己的宗教經驗並提出許多實際修行的問題,同時聯合報系記者陳文迪(小Wendy)小姐及陳武成居士即時為金居士客串英譯,這畫面,讓我感受到「佛法無國界」之超越精神及慈悲的偉大。
(五)在綜合討論時,發現祖鵠學長,有相當多深入的問題提出,仁公非常欣慰的說:「我們又多一個(法將)!」佛法的修習次第,確實是功不唐捐的「種、熟」進程,乃至因緣成熟的「非時通達」。
(六)結業式時,仁老顯得非常高興,勉勵大家的話既剴切又風趣且實際:
甲、 不求龍天護三寶,不忘三寶救龍天。
正正淳淳學佛法,鮮鮮明明創人生。
察有盡幻善用幻,不著不離點味幻,
解空遍真恆行真,不斷不住必效真。
乙、 多胖亡國論,多財害身論,多面誤世論,多食耗能論。
真老不賣我,世間只嫌少,念頭見(行)三寶,人人都叫好。
四站的佛法度假,終於在六月一八日暫劃修止符,臨別時,仁公握著大家的手叮嚀:「還要再來!」回顧二十多天來,難得有這麼長的時間能親近仁老,甚為珍惜。在此謹就仁公「嚴以律己」及「不輕初學」之身教,報告一二供自己並分享大家一起來學習:仁公於佛法度假期間,絕對恪守上課時間之準時,除非有重要事情必須處理之外,一定不輕初學地,從頭到尾全程聽完講師之講演,並且坐姿之威儀,堅持端坐不靠背,這是筆者學佛二十多年來所僅見。
六月十八日陪同宏印法師由奧蘭多飛德州休斯頓,原預訂有一場玉佛寺的座談會,奈以飛機故障,一時短缺零件,延宕三小時致趕不上座談會。晚上抵達玉佛寺,初次見到撰寫「南傳佛教史」的淨海法師及嫺熟中觀的許巍文博士。休息一晚,隔日(十九日)直飛洛杉機,於當晚參訪法印寺,拜望二十多年未見的印海長老(大學時,曾在善導寺聽長老講述「成佛之道」),宏印法師並為信眾主講「妙雲華雨的禪思」,我則奉命報告「妙雲集導讀簡介」。翌日,拜訪超定法師之「觀音禪寺」後,晚上在印海長老帶領下,與宏印法師一起去探望神交已久的幻生長老(以前只讀過他老的文章)。在洛城,很感謝徐彗居士的接送,也謝謝傅力升、張定中二居士之嚮導(去了一趟聖地牙哥)。
我們於六月二二日離美。回台灣後,很高興力升兄寄信(e-mail)給我,要我向宏印法師報告他們已因宏師之建議開始進行「妙雲集」的讀書會。
以上記錄,為筆者參加印順導師基金會二OOO年美國佛法度假等活動之所見所聞及所思,由於這篇側記並非事前準備之現場記錄,而係事後純憑追憶之斷篇彙整(仁老之開示為現場筆記),故部分細節難免有所疏漏,尚請與會者補正。
二OO一年四月十七日晨脫稿於台灣岡山
(原載二OO一年五、六月美國《正覺之音》第五二、五三期)
- lushch's blog
- Log in or register to post comments
- 9667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