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法友 (not verified) - Wed, 2021-07-28 08:57
姓名或匿稱:
智仁
佛教大乘三系中,
1.真常唯心,是學空不得究竟,卻以有真心如來藏不空為究竟,而傾向本體論。
2.虛妄唯識者,以性空不能建立因果相續,詳究法相,從認識法相去解決問題,而傾向於「認識論」。
3.性空唯名論,是緣起論,不是認識論。是深化聲聞行的「緣起無我」至一切法「緣起性空」。
導師說「另一些人,重視內心,以此為一切的根本;或重視認識,想從認識問題的解決中去把握真理。這種傾向,即會產生唯心論及認識論。」(《佛法概論》,p.47)即是指真常唯心與虛妄唯識學者?
導師所謂的「認識論」,即是一般人的、一般文化界、一般學者、一般學派(儒家、朱子百家)、一般科學家的、一般宗教師的知識觀。即佛在人間一書中《十、佛教的知識觀》所述?都是屬於「受、想、行、識」所認識觸動的範疇?
- 4685 reads
Comments
回應:導師書中常提及「認識論」,不知其所指真意為何?
由於筆者對於西方哲學所知有限,因此請教對於「印順導師思想及中西哲學」有深入研究的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林建德教授(林教授也是我們中心「法海涓滴」專欄特邀版主,常在學界及教界發表印順導師思想相關論文)。林教授的回應如下:
提問(一):導師說「另一些人,重視內心,以此為一切的根本;或重視認識,想從認識問題的解決中去把握真理。這種傾向,即會產生唯心論及認識論。」(《佛法概論》,p.47)即是指真常唯心與虛妄唯識學者?
提問(二):導師所謂的「認識論」,即是一般人的、一般文化界、一般學者、一般學派(儒家、朱子百家)、一般科學家的、一般宗教師的知識觀。即佛在人間一書中《十、佛教的知識觀》所述?都是屬於「受、想、行、識」所認識觸動的範疇?
聞思隨筆版主:常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