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涓滴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短篇佛法專論或小品心得分享,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二十餘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心識與解脫:對比視域下的佛教心意識理論》等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法海涓滴版主) 

 

佛教與佛法 vs. 起源與出現

佛教與佛法 vs. 起源與出現
佛教(Buddhism)和佛法(Buddha-Dharma)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例如我們可以探討佛教之起源(origin(s) of Buddhism),但卻不能追究佛法之起源。

「大小共貫」

「大小共貫」
阿含佛典的核心旨趣,一如《般若心經》所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相對於此,大乘佛法或可說:「徹見人法二空,證無上菩提」,如般若經教所著重的即是。

佛陀不吃素!?

佛陀不吃素!?
佛陀不是不吃素,只是不方便吃素,不方便是因托缽受供,以平等心、無分別心接受一切信眾的虔誠布施;如此吃肉是「不得已」的,存在一定的道德兩難,若可以自由選擇當是傾向吃素的。而且即便肉食,也是相當節制,只許吃「三淨肉」而不是恣意妄食。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是印順導師學術專著之一,全書達一千三百多頁,可知導師於佛法考究上用功之勤與著力之深。

信仰的「真相」

信仰的「真相」
歷史真相是真相的一類,雖極其重要但是否即代表全部的真相,恐會有不同看法,如傳統佛教信仰者明顯有著歷史真相之外(或之上)的關注,而在乎信仰的「真相」。

驚世災難下的警世覺悟

驚世災難下的警世覺悟
這些年來中國大陸經濟起飛驚人,短時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坐穩世界強國之列,幾足與美國抗衡。而今「大國崛起」在新冠病毒肆虐下蒙上陰影,重挫自身經濟外,也一定程度影響國際經貿往來,如順著「一帶一路」的國家無不擔憂病毒的散播。

對比中觀、唯識

對比中觀、唯識
──極初步的推想
如拙文<智慧的宗教>所述,凡涉及與思想、觀念、見解、認知等相關的,在佛法中不是以放第一、就是擺最後。而這實相應於「十二因緣」之「無明為首」的基調,如此而有貪瞋痴煩惱、種種苦痛,「無明為首」與「八正道」之「正見為首」有著相契相應的理路;佛陀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以圓滿覺悟來標示佛陀的偉大,亦顯示智慧為信仰主軸。

「有」是煩惱

「有」是煩惱

在FB上看到一則貼文,頗感啟發,略修如下:
禪師:你有頭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有牙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有肚痛過嗎?
居士:有。
禪師:你尾巴痛過嗎?
居士:???我都沒有尾巴啊!
禪師:當你有任何東西,然後執著那東西,這必然會因為它而感到痛苦。當你沒有與不執著任何東西,還有什麼能讓你苦呢?

淺談大乘三系

「無常唯心」?!
印順導師判攝大乘佛法有三個義理系統,分別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與真常唯心,可知印順判教特點是以三個「唯」字──唯名、唯識和唯心作標示。

「慈濟學教研中心」成立

「慈濟學教研中心」成立
「慈濟學教研中心」日前在慈濟大學人社院校區啟用,證嚴上人親臨主持揭碑儀式,可見這是慈濟志業一大盛事。印象中,十三年前慈濟大學人社院遷校落成,上人並沒有蒞臨揭幕,足見「慈濟學教研中心」一事之慎重也。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