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隨筆

印順導師重視「整體的佛教」,因此他認為:「佛教每一階段的聖典,都是代表著時代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指導方針。它是佛法在活躍的進行中,適應人類,而迸出智慧的光明,留下了時代佛教的遺跡。」

吾人以為,近代學人或行者所撰述的「法義饒益文章」也可以作如是觀。職是之故,本版將以網摘或書摘方式串掛古今「佛法珠璣文選」,提供網友一處「廣學多聞、受用法味」之園地,歡迎網上法友們分享心得或回應討論。

版主林建德教授簡介:

林教授於台大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任教於佛教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2007年8月~迄今),林教授探索東方哲學暨宗教近二十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思想,並旁及道儒二家、西方哲學,尤其推崇印順長老佛學著述。近來亦關注東方暨佛教思想對現今哲學探討的可能啟發,特別是心靈暨意識問題。現已發表中英論文數十篇,並著有《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一書。歡迎諸位法友進站瀏覽、分享心得、參與討論。個人網址/部落格:http://mind-breath.blogspot.tw/

※張貼前請先詳閱:回應規則 & 張貼方法 ;另也提供文字編輯器,方便使用者文書編輯,請參考文字編輯器各元件說明[Basic版] [Full版]。(佛法珠璣集版主) 

 

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

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發表於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

 

摘    要

    為闡揚印順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之「人菩薩行」,並證成人菩薩行之如理性及可修(實踐)性,本文依據印順導師之著作及相關經論,透過教、理、行、果之次第以及導師「三重因緣」之原理予以探討。尤其對於圓滿修學「學佛三要」的人菩薩行之完整「菩薩道」(一、凡夫菩薩。二、賢聖菩薩。三、佛菩薩)進程中,如何能具有永不失望的信心與不可沮壞的智慧力,而長保「人」身長在「人間」,其是否與「緣起正見」相應,加以探討。

    此外,對於印順導師所主張的,從人而學習菩薩行,由菩薩行修學圓滿而成佛,這個「古代佛教所本有的」的「人菩薩行」,嘗試提供更多古代經論及法理之證據。再者,「無生法忍菩薩」因悲願深切「忍而不證」,有部分學人,質疑他們的忍而不證是否有「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違背緣起之我見我欲,本文特別立論予以澄清。

 

目次  

壹、引言

如石法師評論印順導師文章之反思

如石法師評論印順導師文章之反思

                                                            呂勝強

目次

一、引言

二、導師面對評論之態度

三、導師回應評文舉隅                                 

四、對於如石法師之評論內容,筆者有不同的看法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感言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感(2001/03/31於中央研究院)

 

    今天是為導師九十六歲生日祝壽所舉辦的研討會,在此我有三點感想:

三法印與生活

「三法印與生活」(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南區大專佛學講座講題綱要)

 

一、三法印在佛法上之意義

(一)三法印是因緣法之展現──最能彰顯佛法特質之標竿,乃檢驗判定真實佛法之準繩。

(二)代表理性求知精神與經驗實證主義之終極融合(思擇與現觀合一)────契合新時代之脈動與精神。

(三)自我理想實現(心靈淨化、人格昇華)之三大法寶。

 

二、三法印在生活上之啟示──提供平衡和諧的人際關係及健康的生活態度。

(一)諸行無常法印(「微觀」面對現實生活問題)

1、建立永不失望的信心──當前匱乏狀況,得以修正改善之可能。

2、新新非故、創造性之生命動力論──從零出發,不停止的學習。

3、培養敏銳的覺醒觀察力──如實面對缺陷不完美之生活環境。

 

(二)諸法無我法印(「宏觀」的面對現實生活問題)

1、生命是生理與心理以及人、事、時、地、物之互動關係(網路)。

2、擴大視野宏(鉅)觀一切,消除「見樹不見林」之不正確觀察方法。

判定佛法真實義之準繩──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判定佛法真實義之準繩──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前    言

      根源於佛陀自覺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傳,為了有益於人心,為了(部份或澈底)解決世間的苦痛,法門競出:或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或說「世間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說「不淨觀是甘露門」;或說「無我我所離貪瞋癡」,真是波瀾壯闊,浩瀚無涯。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即在契機(適應不同根機)的原則下,將一切法門(不論是主張空或有)以四種悉檀(宗趣、教法)加以統攝,並以「第一義悉檀」許為真實而不可破壞的究竟了義。

略談龍樹中論的復古精神及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的省思

略談龍樹中論的復古精神及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的省思

 

      龍樹菩薩在印度、中國及西藏佛教史上有不朽的地位,其深邃的智慧及熱烈的宗教生命,受到後人高度的讚揚,在過去的歷史中,龍樹的思想曾被熱烈的討論並遵循著。如今的學佛者似乎已漸不與聞其宗風,尤其是其劃時代的偉大著作──《中論》,一般人對之,頗有誤閡之感。古代的思想對於今人,在理解上或有時空的隔礙,不過《中論》對於國人,幾乎已被定型為「艱澀難解」,這是非常可惜的。尤其,近代西方學者以邏輯或哲學之純學術立場來研究《中論》,似乎透露出「不透過《中論》梵文原典的研究,不足以探究其真義」之異樣音聲,於是《中論》被禁制在學術界的象牙塔中(筆者意指缺乏宗教之實踐性,並非貶斥學術),一般佛教徒似乎也僅能遠眺「龍樹之門牆,不得其門而入」。筆者願意從宗教的立場,在尊重學術的前提下,略為條述《中論》與阿含在思想上的關涉,並提供中觀思想在現代生活中所扮演的心靈救濟之道。

 

一、《中論》的復古精神(與阿含之關涉)以離邪見為主

參訪(五):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嘉義妙雲蘭若)

參訪(五):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嘉義妙雲蘭若)

(發問前所呈閱的書面問題檢附如下,此外,感謝明聖法師慈悲,鼓勵我多問。現場尚有「妙雲蘭若」住持慧理法師及德涵法師在座。)

編按:導師於二OO二年已屆九秩晉七嵩壽,其精神力比以往更顯消退,回答的內容愈發簡短。

【書面問題】

弟子二十年前即探索「人菩薩行」之實踐與「緣起」之因果關係,曾於三年前(導師九四嵩壽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撰寫報告〈人菩薩行的理論與實踐〉以證成其「如理性」與「可行性」,試圖回應教界(尤其是南傳佛教之行者)之質疑。惟其中尚有如下疑義,亟待導師親予開示:

一、「無生法忍菩薩」的定義若如《大智度論》以下所說的,恐怕不能證成:「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之「佛在人間」結論:

(一)《大智度論》卷二七,大正二五冊第二六一頁下:

參訪(四):二OO一年七月十六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四):二OO一年七月十六日(台中華雨精舍)

由於如石法師所寫〈台灣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的綜合省思〉乙文,讀完後,引發一些感想:也就是「人間佛教」的學習者應如何自我反省與努力,特別赴台中請示 導師。

問:……有些學禪的法友相當敬重導師的德風,但是對於導師的不能同情「中國禪宗」,他們覺得深深遺憾與不解,他們質疑:「中國禪宗史上,難道沒有真正開悟解脫的嗎?為什麼導師在著作中(他們參訪導師本人時,並不覺得),似乎沒有能夠給予中國禪(在第一義上)真正肯定的空間?」

參訪(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台中華雨精舍)

參訪(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台中華雨精舍)

    第三次及第四次之參訪,要特別感謝性瀅法師的慈悲,她鼓勵我不必太擔心導師的身體,有問題儘量請示導師,並且親自在現場幫忙筆者傳譯導師鄉音難解之處

請示導師「無生法忍菩薩忍而不證」及「法住智與涅槃智」疑難問題

請示導師「無生法忍菩薩忍而不證」及「法住智與涅槃智」疑難問題

 

印公導師慈鑒:

      不久前,在《佛教新聞週刊》看到昭慧法師為  導師代筆《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之介紹文章──「尊重古說,推翻新論」,文中敘及導師感喟「可惜我老了!寫不動了!」之報導。弟子心中不忍,然而今日卻又冒然敬致此函,實有不能已於「研求佛法並實踐佛法之熱誠」之驅動力,尚請 導師諒宥。

      弟子自六十二年接觸《妙雲集》並於六十四年歸依導師以來,常浸沐在您老人家之智雨悲光之中,從中確立了人生之新方向,佛法之新生命。六十九年迄今,亦常隨緣跟隨宏印法師及慧瑜法師學習佛法並盡一己微力傳播《妙雲集》等巨著中文字般若散放之生命光輝,在自修與師友共聚切磋中,亦有一絲絲的體會。在未向導師請示弟子之疑難前,敬請先容弟子以孺慕感恩之心報告一己之愚見:

一、早期對於佛法之知見尚稱堅定,然於實踐性則若存若亡,近年來,自忖有較深的生命投入……,相信終此一生應可確定不移於佛法僧三寶之淨信(心中常浮現不忘導師所示「不管那天翻地覆,於所信不移」之教誨),並願親身學習初期大乘「利他中自利」之精神。居於俗家,於親眷、事業、名利有強烈之「非我所」之警覺……祈導師護念!

Pages